國際大蒜貿易網(
www.zbb29.cn)訊 國家在糧棉市場連續多年實施扶持政策相繼調整的同時,國內外農產品的價差也日漸拉大,不可避免的對農戶的種植收益造成明顯的影響。
農產品價格滑落
安徽省物價局成本監審局呂海介紹,今年該省晚秈稻平均單產533.46公斤,比去年增加20.24公斤/畝。但在單產增加的同時,晚秈稻平均出售價格只有123.01元/50公斤,低于上年度的132.96元/50公斤,跌幅7.48%。
與雜交稻市場情形相類似,新棉市場迎來了連續第二年的收購價格滑落。宿松縣匯口鎮西湖村楊云山表示,今年9月中下旬籽棉收購價約2.8元/斤(統貨),現在已經跌到2.4元/斤(統貨)。與去年同期相比,市場收購價回落了0.5元/斤以上。據省物價局成本監審局的調查,在今年棉花種植期內,由于氣象條件總體良好,風調雨順、光照充足,棉桃成熟較為集中,該省棉花主產區的棉花品質好于去年,棉花平均畝產79.44公斤,較去年提高了4.75公斤/畝,增幅6.36%。但今年該省棉花平均出售價格(皮棉)每50公斤628.37元,與去年同期相比,下跌44.2元/50公斤,跌幅6.57%。按37%衣分率折算后,今年每公斤籽棉的出售價格約為5.7元/公斤,低于去年的6.11元/公斤。
調整結構脫困局
與雜交稻種植收益大幅度下滑相比,粳稻種植戶收益只是小幅微調。從省物價局成本監審局了解到,今年該省粳稻平均單產516.8 公斤,比去年增加23.81公斤/畝。農戶通過各種渠道出售的粳稻平均銷售價格為139.92元/50公斤,低于上年度的145.61元/50公斤,降幅 3.91%。與晚秈稻相比,收購價格下降幅度低出近4個百分點。農戶粳稻每畝凈利潤為435.96元,比上年減少21.09元/畝,減幅只有4.61%。與晚秈稻相比,粳稻每畝凈利潤高出169.85元。因此,該省水稻主產區農戶可以適當減秈擴粳,以保證一定的水稻種植收入。
華安期貨棉花分析師表示,因為過去幾年國家托底收儲,國儲庫預計仍然存在超過1000 萬噸的棉花庫存,這將成為國內棉價長期的壓力所在。從未來幾年看,國家將以去庫存為主,棉價依然存在壓力。該省棉花主產區的部分農戶也看到了這一點,楊云山明年就計劃著適當縮減植棉面積,新增早春玉米的種植,以回避單一種植棉花所帶來的種植風險。
(來源:中華糧網) 【原題目:農產品市場波動大 農戶種植收益堪憂】